党建之窗
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之窗
计算学部党委师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
发布人:李彤  发布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10

530日晚,计算学部党委在主楼礼堂开展师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原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首任院长徐晓飞教授以“重温辉煌的计算岁月,为国建功立业新时代”为题为师生党员授课。计算学部党委书记单既阳主持党课。计算学部全体师生党员、近五年入职的教职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党课培训。


单既阳同志主持党课

徐晓飞教授从1956年哈工大率先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号召创办全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讲起,带领师生党员分五个阶段共同回顾了68年来哈工大计算机人听党话、跟党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辉煌计算岁月。他重点讲述了专业和学科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和历史事件,尤其是早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结构模拟计算机、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最早的超小型磁芯存储器、最早的容错计算机等重要成果,以及陈光熙、吴忠明、李仲荣、胡铭曾等第一代计算机人白手起家、栉风沐雨的创业故事。

随后,徐晓飞教授介绍了计算机专业创始人之一陈光熙先生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辉煌一生,以及自己与陈光熙先生相处中印象最深的二三事,由此凝练出“光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他指出,陈光熙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一种“光熙精神”,那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作风,求实创新、探索进取的勇于拼搏精神,正直坦诚、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光熙精神”不仅是陈光熙先生个人成就和精神品质的凝练,更是以陈光熙先生为代表的哈工大计算机专业老一辈教师所形成的人格和精神。

接着,他讲述了以李仲荣、胡铭曾、杨孝宗、唐朔飞为代表的第一代计算机人,以张大鹏、高文、方滨兴为代表的第二代计算机人心系国家、报效国家、潜心育人的优秀事迹,以及以冷晓琨、胡荣华为代表的计算机优秀学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奋斗成果。进而寄语广大师生党员,要心系国家、天下为公,追求真理、依道求术,不断创新、探索进取,诚实做事、宽以待人,面向未来、放眼世界,成为视野宽、见识广、具有可持续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哈工大人。


徐晓飞教授讲授党课

单既阳在总结中指出,在哈工大计算机专业68年发展历程中,以陈光熙先生为代表的哈工大计算机人在党的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辉煌计算岁月,不仅造就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打造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国之重器,更沉淀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作风,“求实创新,探索进取”的拼搏精神,“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和“追求真理、坦诚待人”的崇高人格,正是这种“光熙精神”作为一股核心力量支撑着学科不断发展壮大。面向新百年新发展的哈工大计算学部,朝着70年辉煌计算岁月进军,全体师生党员要共同发扬“光熙精神”所赋予的强大力量,以必成的信心、必胜的决心、必优的恒心,乘势而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