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系列直播广受关注 计算学部多位教师线上分享

时间:2025-04-11浏览:10

2025年3月7日至4月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直播号“同频、同创、同卓越”AI赋能教育系列直播火热开讲。计算学部王忠杰、苏小红、袁永峰、张伟男、张维刚(威海校区)、陈清财(深圳校区)6位老师倾情助力直播,围绕智能时代的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发展等主题,与全国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新应用、教师成长发展的新路径,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领域变革之路,每场直播分享都获得了3000人以上的关注。

计算学部主任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忠杰作了题为《智能驱动变革的时代,教师如何引领未来》的专题报告。他指出,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面临转变,需要从传统的信息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指导。他分享了教师提升自我的技术途径和技能要求,如优化提示词、调用Agent工具、自研定制化AI Agent等,并列举了多个AI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案例。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强大,但不能取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应避免陷入工具主义陷阱,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关怀。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计算学部智能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小红作了题为《AI赋能学习场景和教学模式创新》的专题报告。苏小红指出,从“互联网+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表现,正在重塑教育形态、改变教育格局。她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享了该课程从网络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充分展现了AI赋能的成果。同时,她阐述了智能时代学习和教学的变革方向,学习应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从被动性学习转向个性化学习,教学则要注重启迪思维、激发潜能,教师需适应新角色,提升持续学习、教学创新和情感沟通能力。

 计算学部副主任袁永峰作了题为《DeepSeek来袭,教师如何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从世界空间的拓展,到科学研究范式、产业结构以及教育模式的转变,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在教育领域,应转变理念,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场景、新手段,实现人机共融、教学相长。他展示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通过向量知识库、知识图谱、数字人、智能体和AI工具箱等的协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满足个性化学习与教学需求,提升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兼计算学部副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张伟男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教育:理念变革与技术实践》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哈工大自然语言处理团队的“活字”对话大模型、“巧板”儿童情感陪伴大模型等科研成果以及教育、医疗领域应用,展现出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他指出,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教育的规模化和个性化,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培养AI领域专业人才,也要培养“AI+X”或“X+AI”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此外,张维刚教授(威海校区)、陈清财教授(深圳校区)分别以《AI+教育: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DeepSeek:开启我国人工智能的“高铁时代”》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AI赋能教育”系列直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AI赋能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实践案例,使大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助力教师在智能时代变革浪潮中更好地引领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