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25年3月,计算学部人工智能通识科普学生宣讲团以“智启未来 智趣同行”为目标主题,深入校内教职工子女群体、行政办公人员群体以及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生群体开展8场科普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超500人。宣讲团通过专业力量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服务校内外不同群体,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惠化。
(一)“生成式AI”线上科普课堂
服务对象: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学生
活动内容:面向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开展5五次生成式AI科普课程,帮助偏远地区高中生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际应用。课程内容包括大型语言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生成式文本与图像创作的实践操作,以及AI在创作领域的前景与挑战。学生们通过DeepSeek和豆包等平台,实际操作生成故事、诗歌和课题报告,体验了如何通过豆包和即梦AI根据简单的文本描述生成图像,创作个性化T恤图案或独特插画。此外,学生们还学习了AI在社交媒体内容生成、短视频创作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成式AI的核心技术,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面向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机器人社团开展培训现场
面向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学生开展培训现场
(二)“生成式AI实用指南”专题培训
服务对象:行政办公人员
活动内容:培训讲座聚焦大语言模型核心架构与Transformer技术原理,深入分析了GPT-3、DeepSeek-R1等模型的参数特性,揭示了模型推理与非推理模式的技术差异。讲座中还展示了强化学习对推理模型决策能力的优化效果,并创新性地构建了“LLM生成Markdown→XMind可视化→讯飞智文报告输出”的自动化工具链。结合新闻拟写、海报设计等实际场景,讲座展示了AI工具协同工作流的高效性。此次培训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豆包和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在日常办公中创新应用的机会,推动了机关工作人员更高效、更智能地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AI伴我行”人工智能科普课堂系列活动
服务对象:校内教职工子女
活动内容:面向校内教职工子女开展两2次“AI伴我行”人工智能科普课堂,课上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重点讲解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如DeepSeek、豆包、Qwen和GPT等工作原理,并深入探讨了Transformers架构如何处理和生成语言。小朋友们通过实践生成文章与诗歌,表达对父母的爱与对未来职业的构思,提升了创作能力。同时,培训还涉及了AI绘画与图像生成,介绍了DALL·E等生成式图像模型以及如何通过文本描述生成图像。小朋友们通过实践,掌握了提示词设计技巧,创作了独特的虚拟形象和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AI伴我行”人工智能科普课堂第一期
“AI伴我行”人工智能科普课堂第二期
计算学部人工智能通识科普学生宣讲团通过专业力量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服务校内外不同群体,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惠化。后续,学生宣讲团将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展辐射范围,为推动人工智能通识科普教育普及和科技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