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至11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David Atienza教授应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邀请,来到哈工大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4月9日上午,David Atienza教授在哈工大活动中心320会议室为计算学部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面向低功耗与个性化可穿戴设备的以加速器为中心边缘AI架构》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哈工大计算学部副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教授主持,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国际合作处部门主任吴彦宁、项目负责人杨露及计算学部师生20余人参与。
讲座开始前,首先由张伟男为David Atienza教授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员简要介绍了哈工大计算学部情况,同时双方做了简短的交流。随后David Atienza教授开始做报告。Atienza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边缘AI计算正在推动信息物理系统(CPS)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他提出两种互补的设计路径:一是通过增强传统计算模块中的通用组件功能(如内存计算技术),构建开放硬件生态的微架构;二是开发特定领域异构片上系统(SoC),集成独立加速器模块作为协处理器。这两种方法分别在兼容性与能效、灵活性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基于此,Atienza教授团队基于X-HEEP开源硬件SoC架构模板,创新性地融合了内存加速、近内存加速、脉动阵列及粗粒度可重构阵列(CGRA)等加速器技术,设计出兼具通用性与高效性的边缘AI平台。该平台已应用于新一代可穿戴医疗设备研发,可实时监测生理信号并支持个性化诊断,为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等场景提供高能效解决方案。
讲座尾声,Atienza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边缘AI的硬件安全、开源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此次报告不仅为哈工大师生提供了前沿学术视角,也为可穿戴设备与智慧医疗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4月9日下午,Atienza教授与哈工大计算学部副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教授、软件学院副院长聂兰顺教授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国际合作处部门主任吴彦宁、项目负责人杨露在计算学部618会议室举行座谈会。
座谈会上,张伟男首先详细介绍了哈工大计算学部的发展历程与科研实力。自1956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专业以来,计算学部逐步构建起涵盖哈尔滨、威海、深圳三校区的跨校区体系,并于2020年成立计算学部,2024年增设人工智能学院,形成一校三区四学院框架。学部在计算机架构、人工智能、工程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成果斐然,其“活字系列”大型语言模型(LLM)、农业与生物信息学应用研究、GitHub高星标开源项目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Atienza教授则分享了EPFL的科研布局与创新生态。作为全球顶尖科研院校,EPFL依托16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和8大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可持续计算、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突破。例如,AI Center开发的Meditron开源医疗大模型、ChemCrow化学反应优化工具,以及EcoCloud主导的“Urban Twin”城市数字孪生项目,均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显著成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国际合作处部门主任吴彦宁简要介绍了“名校名企名师请进来”系列活动,并表示此活动旨在为中外高校搭建高效对话平台,助力我国产才融合与科技自立自强。此次座谈会不仅深化了哈工大计算学部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互信,也拓宽了双方后续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4月10日至11日,Atienza教授在哈工大活动中心330会议室连续举办两场专题报告,主题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前沿”。
首日报告中,Atienza教授系统梳理了物联网(IoT)从边缘设备到云端协同的系统级架构演变。他以Shimmer、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和AWS Zero Touch Kit等工业4.0应用为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边缘计算如何通过低功耗设计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并结合AWS IoT、微软Azure等商业云平台,展示了复杂边缘端协同软件系统的应用场景。特别在水质监测、智能穿戴等领域的落地案例分析,引发了现场师生对“边缘智能+云计算”融合模式的深度思考。
次日报告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物联网的最新进展。Atienza教授详细解读了多模态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并结合联邦学习技术,提出了面向医疗健康与工业自动化的分布式AI系统设计框架。他强调,通过硬件-软件协同优化与可持续计算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边缘AI部署中的能耗与隐私挑战。
作为IEEE与ACM双会士,Atienza教授近年来在边缘AI硬件架构与可持续计算领域成果斐然。Atienza教授现任EPFL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涵盖低功耗CPS、高能效服务器及可持续计算。他带领团队在2.5D/3D多处理器SoC设计、AI驱动的硬件/软件协同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累计发表论文450余篇,获14项专利,并担任《IEEE计算机辅助设计汇刊》主编。其研究多次获国际权威奖项,包括2024年IEEE/ACM CODES-ISSS持久影响力奖、2018年DAC 40岁以下创新者奖等,彰显其在边缘计算与EDA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此次David Atienza教授的来访,不仅为计算学部师生带来了边缘AI与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学术思想,也为计算学部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合作打开了新局面,为计算学部与欧洲知名学府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计算学部的合作也由此迈入新阶段。双方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未来有望在智慧医疗、可持续计算等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