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报讯(闫薇 刘培香/文)深夜12点,一个名为“赛尔党支部”的微信群异常活跃,群里手速极快、代码横飞。微信群连接起来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的33名支部成员,他们在与新冠肺炎疫情高强度赛跑20多天中,成功开发上线5个抗疫项目,把科研成果写在疫情防控一线。
“赛尔”是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中心英文缩写SCIR的中文谐音,因此,该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被大家亲切称为“赛尔党支部”。面对2020年寒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赛尔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全体党员将知识和技术化作抗击疫情的坚实行动。
一声牵肠挂肚的“平安”
“你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啊?老师们挺惦记你的。实验室给你寄去了20个口罩,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谢谢老师们的关心,口罩收到了,我跟家人都很好……”
这是疫情期间中心主任刘挺教授、党支部书记秦兵教授与身在湖北的学子聊天的记录。
疫情爆发后,刘挺、秦兵非常挂念中心9名教职工和92名学生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大家是否平安在家。他们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全面排查1月10日以来过湖北和目前正在湖北的的师生,密切了解和掌握师生本人及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和所在地区疫情发展动向。
当得知中心有2名返回湖北的学生时,刘挺、秦兵和学生的导师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给他们加油鼓劲,并为这2名同学寄去了口罩,让身在湖北的同学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温暖。大家习惯于彼此经常报一声平安,这一声“平安”就是最好的消息。
“站位要高,责任要强;导向要明,作用要实;立足岗位,担当作为!”这是计算机学院党委提出的“战疫宣言”。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承诺接力,庄严承诺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的每一个地方。党支部还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党中央决策部署,传达学校应对疫情的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简报,共享和推送疫情防控知识,让大家及时了解疫情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学校的工作安排。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
一次不同寻常的组织生活
疫情期间,组织生活怎么开展?党支部作出了创新之举——线上开。
2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党支部线上组织生活开始了。秦兵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引起广泛共鸣。在发言中,教师党员分享了参与科研抗“疫”的心得体会,学生党员在发言中或讲述战斗在湖北一线党员的感人故事,或以微视频展现党员奋勇争先的身影,或讲述身边龙江人、哈工大人的“微光”时刻,还有人梳理制作了“防控工作大事纪”……
博士生党员李忠阳的发言打动了大家。他说:“我和爱人都是党员,同时她还是深圳罗湖中医院的一名医生。疫情爆发前夜,为了能随时响应号召,我们取消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毅然留守深圳。大年初二我爱人就返回工作岗位,跟同事们并肩抗击疫情。我深切感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不易与伟大,也感受到他们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决心。”
一位老党员的责任担当
当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作为党支部的老党员、带头人,秦兵和刘挺倍感焦虑。2月3日下午,他们通过电话会议发出号召:“现在正是国家遇到困难之际,是学以致用、以身报国的时机,希望大家能用技术助力疫情阻击战,体现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一番话让与会教师热血沸腾、畅所欲言,一个个方案也在近3个小时的讨论中逐渐成型。
作为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秦兵第一个站出来。早在疫情爆发初期,她就带着青年教师赵妍妍和学生团队,在已有科研工作基础上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微博情绪地图”的科研攻关,连春节都是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中度过的。经过近一个月高强度连续作战,系统终于在2月21日上线。这是国内高校打造的信息含量最大的疫情分析系统之一。
秦兵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觉得要有情怀、讲奉献、有担当,要给青年教师带好头,做个榜样”。
一场与时间竞争的赛跑
党员刘铭副教授的父亲在年前刚刚去世。他匆忙处理完后事,就主动请缨“参战”,牵头启动了极简小工具“中国内地各城市新冠肺炎疫情趋势”的开发。
他带领卞荣阗和张恒两名学生,以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各省(市)卫健委官方网站的数据为信息来源,全身心投入开发工作。为了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及时,还增加了从新闻当中采集的数据样本。他们争分夺秒,经常调试程序到凌晨一两点钟,经过连续3天紧张作战,2月7日程序正式上线,访问量迅速突破2万人次。参与研发工作的5名同学兴奋地说:“没想到宅在家里也能为国家防疫做贡献!”
然而刘铭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他带领学生团队匆匆奔赴下一个“战场”,与秦兵并肩作战,参与到由哈工大和深睿医疗、鹏城实验室、道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发的新冠肺炎医疗知识问答系统项目中。2月19日,新冠肺炎医疗知识问答系统正式上线,开始为疫情期间无法去医院就医的患者提供“足不出户”的自助医疗咨询。
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越是紧要关头、关键时刻,越能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鲜明底色。”疫情期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张伟男副教授在思想汇报中这样写道。
看到同事们纷纷投入战“疫”当中,张伟男也按捺不住了。正好刘挺老师提出要联合上海瑞金医院心理科“跨界合作”——开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问答系统。他主动请战,马上跟瑞金医院心理科医疗团队在线讨论方案。
他带领刘元兴、赵正宇两位研究生,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对2.2亿条数据的挖掘,分类过滤出1.5万个心理问题,最终通过聚类形成300个民众普遍关注的疫情期间共性的心理问题,交给瑞金医院心理科医生团队提供疫情心理援助解答。为了给咨询者提供便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的感官体验,他们分秒必争地进行程序设计及界面调试,反复推出了十几版界面才最终敲定。上线前的最后两天里,张伟男把家人的3台电脑、3部手机、2个平板全部征用过来,在多个设备、多种浏览器上反复对系统和界面进行测试,被家人戏称“电子产品代理商”,同时,他也发动组内同学进行上线前内测并反馈建议,为了保证系统服务的稳定性,更是做了多次程序模拟访问压力测试。2月17日,系统上线,10天内咨询量就达到7224人次,张伟男还将用户咨询的关键内容以云图分析呈现出来,清晰地展示出疫情期间系统用户关注的心理问题的变化。
一个最“硬核”的假期
“科研成果能真正满足国家社会需求才是有价值的。”刘挺说,“这次之所以能够快速将技术转化成应用成果,源于整个团队始终坚持将‘以中文技术,助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奔跑在科研创新前沿,随时准备为国效力。我们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与信仰,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执着,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技术,才能在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打得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支部以自身算法、优势技术为依托,为抗击疫情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短短20多天,中心的5个抗疫项目全部上线,其他科研任务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为抗疫项目的发起人、党支部的“大家长”,刘挺从联系合作单位到每个项目方案论证都亲自参与,每天都会关注项目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对项目设计方案、技术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指导。疫情的爆发没有阻止他们探讨的脚步,每一位师生都在以奔跑的速度进行科研、教学。
当刘挺号召中心师生“积极行动,各尽所能,同心协力,为战胜新冠肺炎作出努力”时,中心骨干教师车万翔教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地图工具形式将所有已确诊的患者的活动轨迹都展示出来。他带领冯云龙、徐啸、赖勇魁、李祺欣等多名同学,启动了“哈尔滨市新冠肺炎患者活动轨迹地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够尽快将项目上线,研发团队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经常在凌晨一点还在开会讨论。经过连夜奋战,轨迹地图于2月9日正式上线,平均日活跃用户过万,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用户使用反馈,新版轨迹地图还增加了哈尔滨市新冠肺炎患者疑似传染关系图。该地图数据已集成进入哈尔滨疫情防控辅助决策系统当中,供市政府相关部门使用,为全市防疫抗疫提供决策依据。
在党支部的积极带动下,中心有5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发,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他们经常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推进工作直到凌晨,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同学们说,这是过得最“硬核”的一个假期。
“在严冬里,憧憬着春天;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这是刘挺写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因为有无数人用实干和担当践行承诺宣言,用奉献和忘我彰显党员本色。
疫情,正在远去;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相关项目展示截图
编辑:刘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