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部新闻
计算学部企业认知实践系列活动“智行龙江-走访黑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发布人:王语涵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次数:11

2025年3月26日,计算学部组织AI+先进技术领军班和人工智能院士班的学子们走进深哈产业园,在黑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企交流实践活动。通过展厅参观、行业讲座及互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产业生态实践。

展厅参观:解码国产算力“硬核”实力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展厅。作为国产化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展厅重点展示了鲲鹏920处理器——业界首款64核数据中心处理器,其性能与生态兼容性标志着国产芯片在算力领域的突破。通过开源操作系统、开发工具链及万物互联终端操作系统的展示,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华为在“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生态战略下的技术布局。

展厅还呈现了鲲鹏生态在黑龙江省的落地成果,包括与本地高校合作推动国产化技术人才培养、联合哈尔滨国有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产线等。在行业应用展区,AI质检、智慧农业等场景演示引发学生关注。

讲座赋能:洞见AI产业趋势与技术纵深

昇腾生态专家刘思超在首场讲座中系统解析人工智能发展三大驱动力——算法突破、算力普惠与数据爆发,同时指出当前AI领域存在人才分布不均、尖端人才稀缺的现状,呼吁高校加强核心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拆解昇腾全栈技术架构,他展示了从Atlas系列硬件到CANN异构计算架构、昇思MindSpore框架的完整生态链,特别强调该框架已成功支撑百亿级参数的盘古大模型,在药物研发、空气动力学仿真等领域突破传统算力限制。现场展示的手语教学一体机、飞机气动设计优化等案例,生动体现了AI技术对多行业赋能的深度与广度。

在第二场“模型即服务”主题讲座中,技术专家李明从生活化场景切入,阐释大模型推动“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跃迁的技术趋势。通过对比分析OCR车牌识别、工业质检等垂直场景的精细化需求与城市级AI计算中心的平台化应用,揭示AI落地的双重路径:前者依托高精度小模型实现降本增效,后者借助

腾算力集群支撑气象预测、自动驾驶等复杂任务,形成集约化算力服务体系。两场讲座通过技术架构拆解与场景化案例结合,立体呈现了华为昇腾生态“基础创新+产业赋能”的双轮驱动战略。

互动交锋:青年学子对话技术未来

在提问环节中,学生围绕技术国产化、AI能力边界及产学研协同等议题与专家深度互动。针对昇腾生态与英伟达的对比,专家坦言国产硬件性能仍存差距,但强调昇腾全栈自主化能力与快速迭代优势,尤其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大模型逻辑推理短板,专家指出当前AI更擅长模式识别而非因果推导,需通过思维链提示技术(CoT)引导逻辑表达,同时以多模态融合突破能力边界。谈及学术研究时,专家建议聚焦“AI+基础科学”交叉领域,如物理仿真、生物计算等,借助昇思框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关于职业发展,李明强调未来AI工程师需超越“调参”能力,深入理解业务逻辑,并预判模型开发将向低代码化演进,但扎实的数学根基与系统工程思维始终是应对技术变革的核心竞争力。此次互动从技术攻坚、伦理思考到人才培养,立体呈现了AI创新生态的挑战与机遇。

育才兴邦:校企共筑数字龙江

当课本上的代码跃动成生产线的智能大脑,当课堂项目与国产化技术生态接轨,学生们真切触摸到了数字浪潮的脉搏。通过零距离体验鲲鹏生态创新成果,学子们不仅建立了课堂知识与产业应用的连接坐标,更在龙江产教融合的沃土中埋下了职业发展的种子,未来将有更多学生开发者带着课堂所学的智算密码,投身到国产化技术生态的建设中来,用青春代码续写这片黑土地的数字化传奇。